在《男朋友‧女朋友》裡野蠻潑辣的林美寶出現之前,瘋狂和慾望這兩個形容詞,幾乎很難和桂綸鎂聯想在一起。觀眾投射在桂綸鎂身上的情感印象,是清新白蓮,脫俗地不沾染一點俗世塵埃。但突然間,白蓮不僅從少女長成女人,塗抹上人間的嬌豔朱紅,還慢慢長出骨與刺,多了幾道黑暗陰影。《聖誕玫瑰》中精準掌握看似柔弱卻暗藏冷酷心機的身障者李靜,就令人再度驚訝於桂綸鎂成熟內斂的演技。看在觀眾眼中,桂綸鎂的輪廓也顯得更加立體複雜。加上她的勇於嘗試不設限,甚至還帶著捉摸不定的飄忽感,期待著,她的下一步?還想要挑戰什麼?
如前些時候為了配合活動,她忽然染了一頭搶眼金髮。儘管隨後又恢復原有的黑色短髮,卻已引來粉絲一陣騷動。「很多喜歡我的人無法接受,瘋狂在微博上面說,把桂綸鎂還給我。」有主見的桂綸鎂,很清楚自己要什麼。桂綸鎂說:「對我來說,我只想到二、三十年過後,當我5、60歲時,回頭看我現在這個年紀,這些我曾經做過的事情、拍過的照片,會覺得很好,我有玩過,曾經擁有過不同的樣子,並非都是一成不變的。妳不覺得這樣很棒嗎?別人看我,覺得我好像一直在顛覆、在挑戰,但我不是為了要瘋狂,才去做這些事。我只是覺得好玩,而且我沒有什麼包袱,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去嘗試的。」豈止很棒,簡直是超乎想像。為了配合今次ELLE封面故事,她不僅一人分飾兩角,更在沒有腳本的情況下即興發揮,百分百投入的魅力演出,讓現場每個人都忍不住鼓掌叫好。
下一步想嘗試演舞台劇
拿下金馬獎影后,並不等於人生就此心滿意足。相反地,作為演員,小鎂還想要努力跨界,她說:「我一直非常想要演舞台劇,從高中時期到大學出國唸書時候,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劇團作品,我都看了很多很多。站在舞台上表演這件事,一直非常地吸引我。舞台劇跟電影很不同的地方是,演員可以靠剪接、靠音樂、靠攝影完成畫面,可是舞台劇卻是紮紮實實站在台上,靠的卻是妳跟其他演員的化學反應,甚至妳跟觀眾的呼吸都是有連結的。」但是話鋒一轉,她又提到自己有時候,真的真的很想要放下工作,再去國外唸書進修。想要睜大好奇的雙眼,探索更大的世界。
「可是每當我有這個念頭,真的準備要去了,又會突然來了一個妳非常喜歡的角色,這就是慾望啊!讓妳的內心蠢蠢欲動,對這個角色心動不已,接著逼妳不得不做出選擇。」她用一種客觀而抽離的語氣,描述著,「慾望是既迷人又恐怖的,有時候還會淹死一個人。好比說,它會讓妳沉溺在某個角色中無法自拔。但慾望之所以很迷人,就是它會促使妳想要追逐它,想要讓自己更好,想要去擁有它、體驗它。所以慾望也會讓人墮落、讓人悲傷。」
從小就喜歡一個人獨處
桂綸鎂喜歡大自然,但卻又喜歡待在家裡。她說:「從小,我就很享受一個人獨處,可以一個人關在房間裡面都不出來。因此長大之後,我哥都忍不住問我,到底妳一個人關在房間裡面,都在幹麻?坦白說,我也回答不出來。我只覺得我很需要時間一個人獨處,因為獨處的時候,會讓我感到很放鬆很自在,心裡很平靜。我很需要這種安靜,才能好好呼吸。那麼,一個人可以獨處多久?桂綸鎂說:「我嘗試過最長的時間是七天,也就是說,這七天我可以完全不見人,不跟人說話。」這簡直已經到達禪定的境界。「但我不是為了修行而獨處,我只覺得這份平靜對我非常重要。因此,我理想中最棒的一天,就是不要有任何安排,不需要赴約,沒有任何必要的事情,隨便睡到幾點起床都可以。」難道,這七天都不需要任何東西嗎?她點點頭,沒有遲疑,是的。「即使沒有音樂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書,沒有任何消遣娛樂都可以哦!我就是可以一個人,發呆放空睡覺,頂多只有吃飯喝水,其他東西真的不太需要。」構築屬於自己靜謐不被打擾的小小宇宙,感覺桂綸鎂就像存在於村上春樹小說裡面的人物。每一天的小日子,都是長鏡頭的凝視。也因為孤獨,帶著她深入觀察微小細節新鮮的樣子。
人生最奢侈、最華麗的事
市井小民總是欣羨明星,能透過演戲見識到多采多姿、不一樣的世界。問及桂綸鎂記憶中曾經看過體驗過最華麗的一件事,是什麼?不料這個問題,居然讓她陷入苦思良久,反覆思量推敲,才找到滿意的答案。桂綸鎂說:「當妳很忙的時候,如果能多放一天假,概念上就是一件奢侈的事。「奢侈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味去追求表面的奢華。心靈上的奢華,我覺得那才是最不容易、最難得可貴的。因此什麼事情曾經讓我大開眼界、感到炫目華麗?我覺得這個就是,哇,原來有人可以這樣活著,為夢想傾注一輩子的時間和心力。」
奢華,不只是個形容詞,亦是一種生活風格的追求。「很多朋友之前也問過我,為何我可以在演藝圈堅持下去?因為我不是個高產量的演員,而且我也知道這個工作很不穩定,尤其是妳的薪水,其實是交由市場來決定的。甚至交給觀眾,決定妳能否生存下去。所以我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他們說,就算沒有錢,要我去便利商店打工也沒問題喔!但是,我很珍惜來到眼前的每一個機會和結果。」桂綸鎂的眼神裡,帶著那麼一點唐吉軻德的浪漫。但,那又何妨?踏上逐夢國度,高舉著熱情,跟著她一起化身為華麗高貴的玫瑰騎士,昂首奔馳吧。
圖片來源:轉載自《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