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夏漢出生在一個科學家家庭。雙親來自以色列,父親是天體物理學家,母親則是細胞遺傳學家。看似溫文的夏漢的叛逆就表現在:「我才不要跟他們一樣。」於是我們很幸運地,在樂壇擁有這樣一顆明亮的小提琴之星。夏漢引起樂壇高度注意力,除了他為小提琴大師帕爾曼代打一戰成名之外,加盟DG 之後推出的韋瓦第「四季」成功的行銷策略,應該也是他成為「實力派偶像」小提琴家的關鍵錄音。事實上,儘管當時唱片業還是一片榮景,光靠發行單張專輯而企圖一步登天也是難上加難。於是,夏漢與唱片公司完成了一個至今依然可以視為「教科書」等級的行銷案例。
1993年,他們找來搖滾樂團REM的MV導演Jem Cohem 為「冬」的第一樂章拍攝MV,襯著夏漢動人琴音的是紐約街頭大雪紛飛的景象。MV 在氣象頻道上首演,當時估計有五千八百萬觀眾收看這個節目,成功行銷夏漢與他的「四季」專輯。 90年代後期,唱片產業逐漸衰退,對於藝人出片的速度、選曲的方向,以及旗下藝人的整合運作和發片計劃,都有了全盤的調整。音樂家不再能夠像唱片業風光的時候,獲得較高的曲目自主權,許多較冷門的曲目錄音計劃都被喊卡,像夏漢這樣已經把經典曲目錄完,正希望能夠灌錄一些較冷門罕見曲目,並藉此邁向藝術境界突破的中生代音樂家,因此也面臨了尋求獨立,或者繼續被當作搖錢樹的痛苦抉擇。
他在2003年與DG解約,大膽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之後,他發現,因為錄音版權在自己手上,自己能掌握的範圍就大得多,再加上高人氣的知名度,夏漢於是成為繼葛貝洛娃、賈第納等人之後,又一位成功自營品牌的古典音樂家。 於是,夏漢可以錄他想要的任何音樂,和布朗夫曼、莫克錄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三重奏、和自家小妹歐莉.夏漢錄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還自由地把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和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放在同一張專輯,請來指揮家水藍和新加坡交響樂團為他伴奏。這都是以往在大型唱片公司無法辦到的,合約的限制,讓某些默契十足的音樂家無法合作錄製室內樂、曲目市場的考量也讓一些可貴的曲目無法被發行。
近幾年,夏漢回歸到小提琴作品的原初起點:巴哈無伴奏。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機緣,能讓他自行決定演奏的曲目、錄音的進程,他才能以自己的步調,面對偉大的經典。夏漢從大型協奏曲、小型室內樂、鋼琴伴奏的奏鳴曲,接著一個人挑戰巴哈無伴奏作品,一路走來,夏漢堅持藝術的真與美,在他日益成熟的造詣裡,我們一定可以聽見「返璞歸真」的夏漢! 對夏漢這樣一個長年與鋼琴家、樂團、室內樂團合作的小提琴家而言,尤其是以他自己的個性來說,演奏無伴奏樂曲,是很不尋常,也是很大的挑戰。 舞台上,夏漢必需要克服孤獨感。小提琴家要一個人走到台上,面對舞台下的觀眾。沒有指揮、沒有樂團、也沒有鋼琴或其它樂器伴奏。那種一人對上數千人的壓力,即使是他這樣成名多年的演奏家,也是需要勇氣與適度的調整,才能克服。然而夏漢嚮往自由的個性又提醒了他,這種感覺有點像是「小鬼當家」,爸媽都出門了,沒人管的那種自在感。但是,孤單感本身不是只有感覺上的,它還有實質上的壓力:首先是體力上的,演奏協奏曲時,有很多樂段是小提琴家完全不用演奏,站著休息的,處理這樣的無伴奏,則是從頭到尾都不能偷懶,還要很專注在每一音上,才能完美達成。 舞台下,許多小提琴家都認為,巴哈六首無伴奏小提琴與鋼琴平均律一般,自成一個小宇宙,而且其意義幾乎就等於是該項樂器中的「舊約聖經」。每個小提琴家在面對巴哈無伴奏的詮釋角度也不同。有的人認為六首作品就等於是六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有的人認為巴哈是虔誠教徒,因此有六種面對(或獻給)上帝的方式;有人從純粹型式(調性、結構)的角度剖析;甚至有人認為是必修學分。
對夏漢來說,巴哈則是他非常親密的好朋友。這六首無伴奏組曲與奏鳴曲陪著他一起長大。從夏漢的音樂事業發展歷程來看,加盟DG 之後其實很少有機會能讓他錄製奏鳴曲,自己成立唱片公司之後亦然。倒是在公開正式發行的錄音或錄影產品中,偶爾可以聽(看)到他在安可曲中安排一段巴哈無伴奏。事實上,晚近兩三年,夏漢不斷尋找適當的機會,以慢工細活的方式,按部就班,鍛造自己的巴哈無伴奏。 藝術家有時跟運動員一樣,自己的狀態,可能只有自己最清楚。夏漢目前就是處於技藝與心靈層面都臻於最巔峰的狀態,他才有信心面對數千觀眾單挑絕世經典!。於是他以一年只公開一首曲子的進程,逐年在音樂會上放進一首巴哈無伴奏來挑戰自己,2009年第一次公開演奏第二、第三號組曲、以及第二號奏鳴曲。至於錄音,則不在他的近程計劃之內。對台灣樂迷來說,夏漢的巴哈無伴奏特別演出,天時人和,能跟親臨現場感受最巔峰狀態的夏漢,絕對是難能可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