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獨家新海誠導演講座果然吸引了大批的粉絲,除了場內原本欣賞《追逐繁星的孩子》的觀眾,場外的排隊人龍更是一路蜿蜒到了二樓,大家都十分興奮能夠和導演面對面,甚至有人遠從對岸渡海來台就是為了要見導演一面!影廳裡座無虛席的觀眾也讓導演終於真正感受到了他在台灣的高人氣,欣喜地直呼不敢相信!
貼心的新海誠導演在一開始就先向大家闡述最新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的創作概念,他笑說好像有很多主題塞在這兩個小時裡面,但其實故事很簡單,就是主角明日菜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然後再從那個世界回來就這樣。不過導演強調,事實上這樣的故事是從古流傳至今的,例如日本古事紀的伊岐那邪和伊岐那美,或者是浦島太郎的故事,還有希臘神話中的奧菲斯,甚至大師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都是相同的故事原型。在這樣的架構下,他想藉由喪妻的森崎老師詢問說我們對死亡只能夠逆來順受嗎,只能接受死亡是不是太哀傷了一點呢?除了對死亡與離別的叩問外,同時導演也由主角明日菜的成長表達了人們無論去了多麼遙遠的地方,自己原來的所在才是最重要的,就例如我們畢業後從家裡來到像台北這樣的大城市工作,才會明瞭家裡的溫暖;而也唯有自遠方回來之後,才會在最後發現原先沒有的美好。
此外,這部影片最初的發想源自於導演小時候閱讀過的一本童書,由知名兒童作家乙骨淑子所著的〈金字塔的帽子,再見!〉,書中的角色也是到達另一個世界去冒險,裡面許多的悲歡離合讓當時年僅十歲的他認識了許多事情。
新海誠導演也幽默提到他的童年其實就是個跟現在一樣平凡樸實的小孩;功課不太好、運動不太行、朋友不太多,也和明日菜同樣愛聽收音機。新海誠導演影片的主題似乎總是在訴說苦澀的別離,對此他笑道他的故事都是一些不是太順利的戀愛關係,本來是要讓觀眾獲得元氣的,但好像看完之後反而會沒甚麼精神。導演說他是希望看完他的作品能夠給予頹喪的觀眾勇氣,讓未得到盼望的人獲得笑容。
「背景神」是動畫迷對新海誠導演的一個美稱,對此導演仍是維持著一貫謙虛的態度,笑說有人曾經說:他的片只要有背景就夠了!所以這表示他在其他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但因為好的地方才會被稱讚,所以他也會繼續保留美輪美奐的旖麗背景。也有很多人拿新海誠導演與動畫大師宮崎駿作比較,並稱讚他為「新宮崎駿」,對這樣的讚揚,導演表示他很高興能夠被人這樣子講,但是他覺得宮崎駿導演是個真正的天才,他還沒有辦法比得上,但是他會繼續努力,直到有同樣力度的作品出現。
關於已經蔚為潮流的3D技術,新海誠導演表示這在現在是個趨勢沒錯,但在日本不是,吉卜力也不是,他們都是先用鉛筆作畫,再輸入電腦去上色等等,他自己很喜愛手繪人物呈現出的童畫風格,所以他會繼續堅持下去。不過導演也認為,只要是好的作品,不論是2D還是3D都無所謂。
因為自身除了監督一職外,新海誠導演總是身兼其他如作畫、演出等職責,觀眾們也很好奇導演是如何分配這麼多的工作項目。對此,新海誠導演笑說他其實很不會分配時間,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由他一個人自己來幹,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底下有一百個員工在幫忙,他們都是賭上了自己兩年的時光和他一起創作,所以他現在有了更大的責任,在工作上他會集中精神、全力以赴。
大家對於新海誠導演的創作元素與來由也很有興趣,其實那些如夢似幻的絢爛背景都是來自導演鄉下老家的自然景色,這次的地底世界也不例外。而在作品中屢次出現的貓咪則是他最喜愛的動物,他小時候在鄉下就有養貓,導演還笑說貓也教會了他許多東西,像是做甚麼事都不要慌張、想睡覺就去睡覺吧!鐵道是另一項新海誠作品的印記,他提到在讀高中時都是坐電車上下學,在車上吃便當、念書、喜歡上常常遇到的女生等等。就是因為這些事物都充滿了他的回憶,所以導演才會不斷地將其放入作品之中。
對於未來的夢想新海誠導演笑說沒有甚麼概念,他小時候想當一名太空人,中學時期到大學都沒有甚麼特別的夢想。二十幾歲時的他在一家電玩公司工作,但他並不想只做遊戲,他想要做個自己的東西出來,於是這才有了《星之聲》,然後就這麼一路走了過來,導演說這樣看起來他二十幾歲時的夢想似乎已經實現了。然而在製作《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過程時遇上了311日本大地震,一度讓他質疑起作動畫是否是必要的,因為動畫只是種娛樂,並不像食衣住行那般必備重要。但是他也發現像是動畫、漫畫、小說雖然只能夠帶給人們一時的慰藉,但這已經值得了,因此他會繼續的創作下去。導演也提到了下一部作品將會是主人公離開鄉下,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講座結束後,新海誠導演頑皮地拿起相機要幫全場的觀眾拍張照,大家紛紛高高舉起待會兒要讓導演簽名的東西,在笑聲中結束了這場難得的講座,期待下次親切風趣的新海誠導演帶著最新作品來台與觀眾們再相會。